8月29日,马斯克旗下的xAI公司在加州联邦法院递交诉状,状告前华人工程师李学宸盗取Grok聊天机器人的核心商业机密。这位斯坦福博士被指控在跳槽OpenAI前,偷偷下载并转移了大量敏感数据。
这起风波瞬间成为科技圈热议话题。不只是因为涉及商业间谍活动,更因为它暴露了AI行业激烈的人才抢夺战。
李学宸是中国人,拥有斯坦福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。2024年初他成为xAI的早期核心工程师之一,那时整个团队只有20多人。
作为创始成员,他能够接触到公司最机密的算法和数据。今年7月,他还在社交平台X上发帖称赞团队合作的力量,这条推文获得了超过14000人关注。
然而短短几周后,情况完全变了。
根据诉讼文件,李学宸7月份拿到OpenAI的工作邀请后,立即抛售了价值约700万美元的xAI股票。之后他开始从公司内部系统下载和转移多个敏感文件。
xAI的内部监控系统发现了他的可疑行为。8月14日的对质会议上,他承认了数据转移的事实,但随即试图销毁证据,删除了浏览记录和操作日志。
更糟糕的是,进一步调查发现他的设备上还存储着更多未申报的数据副本。这表明他的行为并非偶然,而是有预谋的系统性窃取。
马斯克本人也在社交媒体上直接开火:"他接受了OpenAI的offer,然后上传了我们整个代码库。"这番话立刻把事件推到了聚光灯下。
xAI在起诉书中要求法院禁止李学宸在OpenAI工作,同时要求经济赔偿。值得注意的是,诉讼并未将OpenAI列为共同被告,可能是因为缺乏直接证据证明OpenAI参与其中。
这起纠纷发生的时机很敏感。Grok是马斯克2023年创立xAI后的核心产品,被定位为ChatGPT的直接竞争对手。今年7月发布的Grok 4号称"比ChatGPT更聪明",在技术圈引起了不小的关注。
对于初创公司来说,技术机密就是生命线。一旦核心算法流入竞争对手,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。
类似的窃密官司在硅谷并不新鲜。几天前,特斯拉也起诉了一名前员工,指控他将人形机器人项目资料带到了一家创业公司。
苹果、英特尔、谷歌等科技巨头都曾因为员工跳槽带走机密而打过官司。在AI领域,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代码、模型和数据上,而这些正是最容易随人员流动而泄露的。
这场官司反映出AI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。ChatGPT的成功让整个行业都在疯狂投入,人才成了最稀缺的资源。
各大公司开出天价薪酬争夺顶级工程师和算法专家。李学宸这样的斯坦福背景年轻技术人才,自然成了香饽饽。
对OpenAI来说,他的加入意味着技术实力的增强。但对xAI而言,这不仅是核心人才的流失,还可能面临商业机密泄露的风险。
马斯克的强烈反应和xAI的法律行动已经让整个行业高度关注。随着案件的推进,最终判决将直接影响李学宸的职业生涯,也会对硅谷的人才流动产生震慑作用。
如果法院支持xAI的诉求,AI公司在未来的人才招聘中会更加小心。如果证据不足败诉,这场官司可能就成了另一场无果而终的公关战。